<dl id="jdzjd"></dl>

      <dfn id="jdzjd"><big id="jdzjd"><ol id="jdzjd"></ol></big></dfn>

          <track id="jdzjd"></track>

          <ruby id="jdzjd"><span id="jdzjd"><span id="jdzjd"></span></span></ruby>

          <pre id="jdzjd"></pre>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當前位置:主頁 > 政策法規 >

          社會組織在“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有為有位

          時間:2018-06-06 11:40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組織雜志


          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提出“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從提出“加快構建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制”到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從理論到實踐都取得了顯著成就。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在扶貧、教育、就業、收入、醫療、住房等方面的獲得感不斷增強,社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社會治理體制深化改革,社會治理方式不斷豐富,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安全全面加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社會治理也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社會組織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大有可為。在我國,從執政黨、政府、到社會組織再到公民個體,其社會治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由此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治理體制一方面具有現代國家的社會治理之多元、協商、依法、共治等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國特色。其中,堅持黨的領導是最大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制的最大優勢。其次,明確治理能力建設的努力方向。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社會化”就是廣泛動員全體社會成員,激發出強大的社會參與和自主能動力量。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層級和最基礎方式。我國社會問題主要集中在基層,解決社會問題的基本力量也在基層。社區治理組織要積極發揮自主能動作用,不斷加強城市和農村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深入調研治理體制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能力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夯實國家治理的基石。

          社會組織如何健康有序發展,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有位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與其他社會主體一樣也要進行偉大斗爭。一是從近些來國際上一些地區的“顏色革命”來看,社會組織成為意識形態滲透的重要對象。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這不是一句空話。有的社會組織存在非法牟利等違法行為,特別是有為數不少的“山寨社團”,社會組織應該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二是社會組織領域有些改革任務非常艱巨:比如: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僵尸”社會組織的退出、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等等,這就說明,社會組織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三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我國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走出去,社會組織更加要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現實的客觀要求。四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突飛猛進,人類處在一個風險社會,社會組織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既需要防范自身發展中的危險,也要防范被利用的風險。

          第二,黨是領導一切的,建設偉大工程,必然要求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引領社會組織正確發展方向的根本保證。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內在要求。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重要任務。

          第三,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這一目標的提出,明確把社會組織納入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社會組織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積極發揮作用。

          第四,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實現偉大夢想之日也是社會組織圓夢之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人也不能落下,一個人也不能掉隊,當然也包括社會組織。而社會文明領域與社會組織的優勢高度契合的社會組織在“五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但社會領域無疑還是社會組織最擅長的。

           
          下一篇:沒有了